【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0QxzcGnBNc-n-trR4969vQ
战略工作坊
企业战略史是一部对企业战略的发展历程进行系统梳理的著作,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年,包括了 20 世纪初的科学管理理论、人际关系理论、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定位理论、能力理论、结构理论等学派的兴起和发展,对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和安索夫的战略管理理论等学派的主要内容。
现代管理三大源头
20 世纪初,西方现代管理思想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弗雷德里克・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奠定了科学管理的理论基础,也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泰勒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工作流程进行了优化,如作业管理,工作调查,标准化体系等,使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像丰田汽车生产流水线的出现,把一辆 3000 元的汽车的价格降低到 260 元,同时工人的日平均工资也提高了 5 元,从而促进了 “富人群体” 的形成。不过,泰勒制也有它的缺点,那就是将人当成机器来用,很容易激化阶层矛盾。
乔治・埃尔顿・梅奥建立了人际关系理论。通过对霍桑的实验,他发现劳动者是社会性的人,其工作动机受到社会因素和精神因素的影响。这四项贡献非同小可,不仅将管理研究的焦点转移到人的层面,并由此引发了相关的措施和研究,而且打开了管理学与社会科学的对话之门,并引起了研究者对试验方法的反思。它使经理们对 “人性” 有了新的认识,减轻了劳动与资本之间的冲突,但是它并没有改变劳动关系和社会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也没有解决阶级之间的冲突。
管理流程理论是由亨利・法约尔创立的。他将企业行为划分为技术行为、商务行为、金融行为、保障行为、会计行为和管理行为,并突出了管理行为的重要地位。业务管理的通用流程 poccc 包括规划,组织,下达命令,调整,控制这一周期适用于各种规模的企业,并且深刻地影响了现代管理流程。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创立
切斯特・巴纳德与彼得・德鲁克在现代企业管理的创立时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巴纳德于 1938 年在其著作《经理人员的职能》中第一次提出总经理是公司共同价值的创造者,从而开创了组织管理研究的先河。他将企业界定为一个由共同的目标、共同的欲望、共同的信息交流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强调管理人员应确立目标,制定计划,加强部门间的联系,鼓舞士气,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将古典管理理论与现代管理理论联系起来。
被称为 “现代管理之父” 的彼得・德鲁克是一位杰出的管理思想家。一九四二年,他进入通用公司工作,开始学习管理。“组织” 的概念首先在 1946 年出版的《公司概念》中被提出,为组织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管理的实践》于 1954 年出版,其中引入了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概念,如目标管理,从而使管理变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他提出的 “企业经营三原则”、“客户导向原则”、“作为人力资源机构原则”、“作为社会机构原则”、“通过薪酬激励和职业成就感原则解决知识型员工的就业和工作表现问题”、“将知识型人才推向前台原则”,对当代管理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定位理论的重大发展
定位学派在 20 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迎来了大的发展。其核心内容是对市场及竞争环境进行分析,从而为企业确定一个独特的市场定位。安索夫将企业战略划分为事业战略与企业战略两个部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战略管理的概念,并将安索夫矩阵引入到多元化经营中。尤其是波特提出的 “五力模型”、“三大战略”、“价值链” 等理论,对企业分析产业竞争形势、制定竞争战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些理论对于企业正确定位,提高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能力学派中的群雄逐鹿:内在能力的挖掘
能力学派在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强调了企业自身能力的重要性,认为核心能力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最根本的因素。汤姆・彼得斯提出的 “7 S” 管理模式,即战略,结构,制度,风格,人员,技能,共同价值,强调将企业的硬实力和软实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乔治・斯托克提出的以时间为基础的竞争战略,将时间视为竞争的关键因素,以减少产品的制造和交货时间来提高竞争力。迈克尔・哈默提出的 “企业再造” 理论认为,通过对企业流程进行根本性的改造,可以获得显著的绩效提升。这些理论都为企业挖掘内部潜力,提高能力提出了许多想法和途径。
定位理论与能力理论的融合与契合:寻求一种平衡
90 年代以来,定位理论与能力理论的融合与契合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明茨伯格认为,在企业的发展的不同阶段应把握好定位与能力的侧重点,如发展阶段强调定位,稳定时期强调能力。安索夫强调 “战略推动力” 与 “能力” 相结合,以适应环境的不稳定性。平衡计分卡是一种将企业定位与能力相结合的综合评估系统,它从财务、顾客、内部经营、创新和学习等方面对企业的业绩进行评估,从而使企业的战略目标得以实现。这些理论使得学者们对企业定位和能力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在企业运作中如何整合二者提供了理论依据。
21 世纪的商业环境和战略理论
进入二十一世纪,企业所处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不确定性也越来越大。克里斯坦森颠覆创新理论认为,新的技术、新的机制常常产生于市场之外,并有可能颠覆已有企业的市场位置。戈文达拉扬提出的 “反向创新” 理论强调了新兴市场国家的创新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认为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创新可以通过 “反向创新” 传播到发达国家。
埃文斯探讨网络时代是情报工作本质发生变化的时代,因特网使得情报工作成为一种经济活动,企业可以利用因特网获得所需的重要情报。这些理论充分体现了创新是现代企业经营战略的核心,只有通过创新、灵活的战略调整才能使企业不断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从而保持竞争优势。
经营战略,管理理论,定位学派,能力学派,创新战略
原文链接:https://www.rcbom.com/stgy/1726.html